教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项目成员 级别 时间
1 基于OBE理念的多元化工程训练教学方法研究 郭海萍 王亚杰、郑耀辉、徐晗、梁峰、杨静 国家级 2022
2 新工科背景下“双目标”“四平台”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教育研究与探索 杨静 郑耀辉、王亚杰、李江、刘洋洋、陈磊、王路平 省级 2022
3 跨校修读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张春红 田晶、杨静、刘伟力、贾震、孟燕 省级 2022
4 “德智美劳”四育融合的工程实训育人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郑耀辉 梁峰、徐晗、王迪、王亚杰、陈磊、杨静 省级 2021
5 创新实践大赛及工程实训教学平台共享 郑耀辉 徐晗、王迪、王亚杰、梁峰、项坤 省级 2021
6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实践课堂育人研究 王迪 宋明凯、郑晓娜、吴黎艳、郑州、徐晗、王亚杰、郑耀辉 省级 2021
7 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训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王迪 徐晗、吴黎艳、郑耀辉、王亚杰、梁峰、杨静、武国瑞、张希洋、项坤 省级 2021
8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贞 郭海萍、项坤、刘江宁、汪志超 校级 2024
9 CAXA软件技术赋能数控车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研究 闫周 廖伟、唐博、张希洋、张娟 校级 2024
10 持续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背景下的工程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陈磊 杨静,刘江宁,汪志超,陈晓菲 校级 2024
11 “项目驱动,课赛结合”模式的电子工艺实习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吴燕燕 王路平、李鹏、王亚杰、王志国 校级 2024
12 新工科视域下铸造基础创新实训教学改革与探索 杨兵 郭海萍、杨旭、武国瑞、陈磊 校级 2024
13 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的工创类课程探索与实践 王路平 王路平、吴燕燕、李鹏、王亚杰、梁峰、杨静、郑耀辉 校级 2023
26 虚实结合的多模态工程训练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梁峰 梁峰、杨旭、闫周、郭海萍、杨兵、项坤、郑耀辉 校级 2023
27 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的新路径探索 魏利峰 王亚杰、郑耀辉、张春红、吕荣鑫、王永军 校级 2023
28 基于“项目式教学法+开源硬件”的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李鹏 吴燕燕、王路平、王亚杰 校级 2023
29 依托校内红色教育资源的工程训练课程思政模式探索与实践 徐晗 李江、武国瑞、张希洋、王路平 校级 2023
30 基础创新训练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坤 杨旭、刘贞、梁峰、杨静 校级 2023
31 “劳创”融合教育在工程与劳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郭海萍 刘贞、赵卫强、郑耀辉、刘江宁 校级 2023
32 新工科背景下“两课一赛三段式全过程”培养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洋洋 梁峰、杨静、陈磊、刘江宁 校级 2023
33 《工程训练A(1)》课程评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梁峰 杨旭、项坤、郑耀辉、王亚杰 校级 2022
34 《工程与劳动》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刘贞 郑耀辉、项坤、刘江宁、汪志超 校级 2022
35 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训练课程探索与实践 杨旭 杨静、梁峰、郭海萍、刘洋洋 校级 2022
36 以学生产出为导向,分层次模块化的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 吴燕燕 王路平、李鹏、王亚杰、李正强 校级 2022
37 “三维测量与逆向”实训项目建设与探索 刘江宁 刘洋洋、杨静、刘贞、杨婧婷 校级 2022
38 大学生“工匠精神”与工程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车削课程建设为例 闫周 张希洋、梁峰、杨静、李向阳 校级 2021
39 基于层次化模块化的参与式工程训练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张希洋 梁峰、闫周、栾美娟、杨旭 校级 2021
40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电火花及线切割实训思政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贺声阳 王迪、郑耀辉、王帅、梁峰 校级 2021
41 留学生3D实训的建设与改革 杨婧婷 杨静、梁峰、刘洋洋、刘江宁 校级 2021